2018年11月17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业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产权交易所联合主办,中色丝路矿业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承办,“大变局下的中国矿业走出去”为主题的第二届丝路矿业论坛于北京产权交易所举办,来自矿业及相关领域的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商应对大变局之策。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昆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在全球配置资源,既是市场的要求,也是国情的需要,同时也是全球矿业的基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挑战并存,需要我们携起手来以更高的战略定位,以更宽的视野,更有弹性的市场安排,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进矿业走出去。

 
  北京产权交易所副总裁周志武致欢迎辞,他表示,北交所历经十四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产权交易行业的领先机构和中国产权资本市场的中心市场。北交所将不断加强与各方的深度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化服务,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国际经济融合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地质调查局全球资源战略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高尚以《境外矿业投资机遇与战略选区思考》为题,做了专题演讲。他指出,我国矿产资源需求步入分异增长阶段,未来全球大宗矿产需求低增长或将持续10年,同时我国资源不足的国情将长期存在。基于以上预测,他建议中国矿业界要逆周期战略布局:瞄准资源富集区、大矿山、大公司,从单矿种和重点地区两个维度,形成合力,建立主要矿产资源全球战略支撑点,有效保障资源供应,并就铁矿石和锂矿的战略布局和建立西部非洲资源战略支点提出了具体建议。
   
  中国矿业联合会原常务副会长王家华在题为《大变局下的全球资源配置何去何从》的演讲中,深入分析了中美贸易战对矿业的影响,认为这种影响破坏了国际贸易规则和秩序,破坏了全球矿业能源治理体系和中美矿业能源合作,使全球经济、全球矿业的预期出现了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我们需要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一是分析需求,树立市场信心,二是合纵连横,倡导资源全球化,三是创新引领,深耕战略区域,四是市场配置,决胜资本市场,五是补齐短板,力推绿色智能矿业,六是奇兵突进,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院长王京彬在所做的《境外中小矿企成长之道》专题演讲中,指出国内资源品质差,加上日益加码的生态环境刚性约束,将倒逼中国矿企走出去,而一带一路愿景也将引领中国企业走出去,因而未来矿业的红利在海外。中国矿企走出去必须融入矿业全球化、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王京彬列举了几个国际矿业市场中的典型案例,总结出小型勘查公司和中型矿业公司各自的经营策略和经营目标,鼓励更多的中国矿业企业成功走出去。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原会长康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原副会长王晓齐、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传尧、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等嘉宾围绕“一带一路”矿业话题进行了座谈形式深度讨论和分享。
   
  康义指出,现在我们正面临生产力高速发展、科技创新、文明碰撞及国际力量对比变化等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同时中美贸易战不可避免,而且还是一场持久战。在这种前提下,建议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定要和当地发展战略、规划对接,要和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一起规划,并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
  王晓齐指出,走出去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不熟悉国际市场,缺乏国际化人才,在经营决策上一定要克服国内的惯性思维。避免风险的有效方法是,与国际大公司或当地企业开展合资合作,积累经验,培养人才。
  孙传尧院士表示,中国的选矿工艺技术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但是在生产实践上,在选场设计、管理,包括智能制造技术、装备等方面,跟国外还有明显的差距。选矿往往是“卡脖子”的环节,不能只追求选矿指标最大化,而是要兼顾经济与技术,实现价值最大化。此外,对复杂的矿产资源,一定要搞清矿产资源的赋存状态。
  毛景文院士强调了地质科学研究要和企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时他指出,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获取优势资源,必须要有优秀的团队:包括地质专家、基础设施评估评价的专业人士、法律界人士,另外一定要把前期的地质勘探与矿业开发结合起来。
 
  活跃在中国矿业走出去第一线的勘查企业、矿业投资者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士也在论坛上分享了他们走出去的经验、体会与对策。200多名矿业领域的专家、技术骨干,以及金融、法律等方面的资深人士参加本届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