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截至9月30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为18415.25亿元,较二季度末增长573.33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16853.41亿元,较二季度末增长571.85亿元;融券余额为1561.83亿元,与二季度末基本持平;从年初至三季度末,两融余额增长2225.17亿元,其中融资余额增长了2033.17亿元,可以看出,两融余额的增长主要源于融资余额增长。

  2.两融余额与行业市值规模呈正相关关系。截至9月30日,两融余额最高的行业分别是:非银金融(1638.2亿元)、电子(1595.52亿元)、医药生物(1577.83亿元)、化工(1248.83亿元)、电气设备(1073.72亿元),而这五大行业的市值规模分别为6.5万亿元、7.52万亿元、8.17万亿元、6.93万亿元、6.17万亿元,均位于所有行业市值规模排名前7位。
  3.市场更偏好于融资买入基本面更好的行业。截至到9月30日,融资余额超过800亿的行业为医药生物、非银金融、电子、化工、有色金属、电气设备和计算机,这些行业大多为具有良好景气度的战略新兴产业或是具有良好业绩的行业,而如纺织服装、休闲服务等景气度较低、业绩受疫情严重影响的行业,融资买入量均低于100亿元。
  4.融资业务与市值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融资净买入对股价具有支撑作用。三季度融资净买入最多行业分别为:化工(285.05亿元)、电气设备(194.51亿元)、有色金属(183.23亿元)、公用事业(101.61亿元),这四大行业在三季度市值规模分别增长了10241.98亿元、8891.75亿元、6534.04亿元、7971.12亿元,亦排名所有行业规模增长幅度前4位。
  5.融券业务对市值存在一定利空作用。截至三季度末,融券余额最多的行业分别是非银金融、电子、银行和医药生物,这四大行业在三季度市值规模分别下降了4196.79亿元、4671.64亿元、8549.44亿元、12823.67亿元。但各行业融券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均不超过0.5%,而各行业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平均比例为2.8%,融券业务对市值的影响相比融资业务的影响作用相对更小。
  6.两融业务具有实现市场化的重要功能,融资是投资者对标的看多,融券是对标的看空。目前A股两融业务中融资业务体量较大,与市场的相关性较高,但融券业务体量较小而发挥做空作用有限。实际上机构通过识别低质量公司进行做空,压实公司股价泡沫,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最市场化的方法,我们应逐步推广相应的做空机制,消除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利用市场的力量发挥更多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