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混改融合产业链优势资源

催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创新共享

——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增资案例

 

20183月,科技部推动成立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以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为主体,进行市场化运作,运营初期在技术开发模式、管理体系搭建、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大量探索工作,本着“不与企业争利,不与高校争名”的经营原则,专注于从TRL3-TRL7的技术开发,力争解决“达尔文死海”等技术瓶颈,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水平。20206月,该中心在北交所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7家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约2.5亿元,顺利筹集到发展所需资金,同时加深了公司混改程度,整合了更多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目前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依托新老股东优势,联合加强研发能力,解决制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


      核心技术不足 迟滞行业发展

  历经10余年爆发式增长,又走过市场低谷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此时正站在新的拐点上。

  一方面,从行业自身发展形势看,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汽车产业振兴、赶超汽车发达国家的重要载体,在发展初期受到国家政策大幅倾斜,可自2019年7月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大幅降低后,已连续10年增长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首次出现负增长,整个行业从爆发式增长急剧回落。

  另一方面,从竞争格局看,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开放格局的持续扩大,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也日趋白热化。前有蔚来、理想、小鹏等各种造车新势力的轮番登场,后有中外合资车企陆续推出新能源车产品,加之特斯拉等外资整车厂也正逐步加快在华的新能源车型布局,我国一些自主品牌的先发优势正在被稀释。

  内外夹击下,此时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在山坡上,进退维艰,处境略显尴尬。不可否认,除去外部客观因素,我国新能源车企在十余年发展中,虽然做大了市场,可仍缺乏足够硬核的品质,潮水退去时,核心竞争力缺乏的短板充分显露出来。过去“以市场换技术”的模式,被证明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行不通,市场换不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行业变革已成必然,整个行业必将面临产品多样化、市场成熟化和竞争激烈化的全新格局,这也势必加速行业洗牌,面对新挑战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众多车企正在“调整赛道”,很多新能源车企已开始将未来发展重点放在提升竞争力和经营质量上,而不再一味强调销量的绝对值以及规模性指标。

  国家层面对该行业的顶层设计方案也正在调整中,诸如稳定政策预期、构建良好市场环境和加大研发创新力度等政策正在陆续完善中。

  创新二字,对此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显得重要。自主创新将成为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唯一出路。消费者希望行业通过创新,能提供更好的驾乘体验,解决续航焦虑,能有成熟的智能移动终端;从技术发展层面看,需要技术创新来解决更先进的科技配置,更低的能耗水平和更安全的出行保障;整个行业也需要创新来突破更优异的商业模式,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难以跨越的“达尔文死海”(形容技术转化过程中的空白区,空白区即高校和科研机构缺乏资金支持研发,企业因很难从研发中获利而不愿承担创新风险)以及更通用化的平台、柔性与智能制造之间的平衡等等。

  鉴于此,如何实现行业的技术突破和创新发展,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新能源车企“换道超车”的关键。过去十年间该行业的自主创新大多集中在企业内部,各家车企单打独斗,各类创新大多长期封闭在自己体系里,造成了创新资源的重复浪费和创新效率的低下。而最近这些年,一些关键领域和行业的全球知名产业创新机构带来的启示是:“开放开源、共建共享”才是关键。具体说就是要聚集创新资源解决共享难题,要全产业链协同互利,要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的断层。在平台化、模块化成为技术发展趋势的今天,一个能够实现技术共享,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平台或许能解决当下众多新能源车企面临的共性问题。

  在此背景下,一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就此诞生。

  成立国家级创新中心 共享核心技术成果

  国创中心成立于2018年3月,是科技部推动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汽车行业的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同时它也是我国第一家以企业法人为主体的国家级技术创新,其法人主体是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7年11月27日由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北汽集团)和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牵头,联合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著名上市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共同创立,注册资本1.6亿元。国创中心成立的重要使命,简单点说,就是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赋能核心竞争力,使整个产业挺起“中国脊梁”。

  

图1:国创中心揭牌现场

  国创中心成立后,在科技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及北京市科委、北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支持下,北汽集团充分发挥牵头作用,迅速建立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的法人治理结构;并设立技术专家委员会,邀请以孙逢春院士为代表的25名技术专家和行业顶尖专家加入;并制订了国创中心中长期“9+4”技术发展规划,即9大前沿技术方向——智能网联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动力电池技术、插电式混合技术、电驱动技术、电控技术、轻量化技术、整车集成、前瞻技术,4大基础技术服务平台——开源整车平台、检测验证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孵化创投平台。

  

图2:国创中心中“9+4”技术发展规划中的4大平台

  围绕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高地的总体目标,国创中心明确了打造一个“中心”、两个“高地”、三个“平台”的发展方向。“一个中心”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共性、前沿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中心;“两个高地”即引领全球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服务的技术、标准、模式的输出高地,新能源汽车高端创新人才集聚高地;“三个平台”即国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平台,面向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学术交流、专业咨询、高端人才培养与交流平台和立足北京、面向全球的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科研转化的金融创投平台。

  其实在国创中心成立之前,行业内也有一些产学研平台、产业联盟、技术中心和实验室等机构承担着行业共性研究,但是多数尚未能找到有效的内部运作机制:有的平台缺乏实质性运作;有的缺乏真正投入;有的背离公共平台、共性技术的定位,在发展过程中演变成与业内企业“抢食”的同层次竞争者;有的平台一开始就只为一些企业内部研发服务,缺乏技术分享等。

  为此,“不与企业争利,不与高校争名”这几个贴在国创中心墙上的大字,成为其自创立之初就提出,并一直遵循的市场行为准则。国创中心从一开始就明确它不生产任何产品,与整车厂要形成互补,避免竞争;要重点关注从科学到技术及最终产品化之间的通道桥梁建设,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达尔文死海”问题,既不与高校科研院所争名,也不与企业产业伙伴争利。

  那么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国创中心收益从何而来?按照国创中心的规划,它以研发做产业,以技术为商品。它要做解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各环节问题的平台,以服务创造收益,同时研究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并推进企业应用,靠技术交易创收,营造整个行业的创新生态,推动创新的同时,提升国创中心的生命力。

  国创中心成立两年来,已陆续推出创新成果十余项,在搭建创新平台和创新生态上也成绩斐然,打造了4个创新平台,目前也正在向产业急需且国内空白领域进军。

  融合上下游企业 市场机制壮大创新平台

  国创中心作为我国第一家尝试以市场化资源配置为机制的创新平台,在其发展过程中,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已融入企业基因,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已初见雏形。

  设立之初,国创中心就确立了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由北汽集团牵头,牵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多家企业一同投资组建而成,股东的开放性在成立之时就得以显现。

  在发展过程中,国创中心仍将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贯彻到底。2019年国创中心为筹集用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开源整车平台建设、检测验证能力建设、知识产业运营平台、孵化创投服务平台建设和技术研发支出的资金及补充流动资金,决定仍以市场化的方式,即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以增资扩股的方式来募集资金及征集投资方。

  2019年4月11日,国创中心增资项目正式在北交所挂牌,公告信息显示:该项目拟募集金额合计不低于2.5亿元且不高于5亿元;拟征集投资方不少于5家且不超过16家;拟募集资金对应持股比例合计不超过76%。

  2020年6月,该项目正式成交,共引入7家战略投资者——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钢集团)、法雷奥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电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宇电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宇电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电新能源汽车公司),合计募资约2.5亿元,释放股权比例60.38%。

  本次增资完成后,原股东中北汽集团和北汽新能源持股比例分别由此前的31.25%下降至12.38%,股东数由之前的5个增至12个,新股东中既有民营企业,也有外资公司,公司股权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混改程度进一步加深。

  

图3:增资前、后股东名称及股比列表

  通过此次增资,新的产业投资者河钢集团、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宇电新能源汽车公司和财务投资者中电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加入股东队伍,国创中心的研发产业链条得以进一步补齐,资金实力也得以增强。

  宇电新能源汽车公司作为一家民资背景的新能源汽车公司,集动力锂离子电池投资与生产、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与整车制造、电池上游材料和家庭储能等综合服务为一体。未来将联合国创中心共同发挥各自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科技研发实力与生产制造等方面的优势,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此外,此次的投资方还包括外资汽车零部件公司——法雷奥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其总部法雷奥集团位于法国,是一家专业致力于汽车零部件、系统、模块设计、开发、生产及销售的工业集团。近几年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与电动化、自动驾驶网联汽车和数字化移动出行相关的产品和技术上。此次入股国创中心,未来有望更好地实现资源整合,通过多方联合开发及共享共性平台,有效推动新能源技术融合发展。

  增资完成后,国创中心将继续以技术研发为依托,凝聚这些国内外汽车行业的优质创新资源,承担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使命责任,促进不同创新主体深度融合,打通技术和市场发展通道,服务好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

  探析此次国创中心增资模式,不仅对我国创新中心建设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展现了国有企业混改的可能性与方向性。

  首先,国创中心增资项目的顺利完成,证明了市场对于我国首个以市场化资源配置为机制、以企业法人为主体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运营模式认可。秉持着“企业主导、行业参与、政府支持和开放共享”的思路,国创中心也证明了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和鼓励产业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共建模式的可行性,这一模式有望在国创中心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下有更大的赋能空间,为未来更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新模式和新机制的有益探索。

  其次,国创中心增资项目也展现了这一轮国有企业混改对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各种可能性与方向性。此前诸如中国联通引入互联网公司的混改已经证明混改对企业效率提升的显著作用,此次国创中心的混改也展现了混改对激活企业技术创新动能方面的积极作用。国创中心增资案例也有望成为这一轮经济增长过程中,用创新机制和市场化要素改革来促进行业增长和经济复苏的典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发展之路,让我们坚定了自主创新的大方向,我们更坚信国创中心在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策源地、构建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生态圈的同时,也必将赋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托起产业的“中国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