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碳普惠激励机制 服务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来源:北交所网站 时间:2022-09-16 17:50 【打印】
探索碳普惠激励机制 服务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青岛市碳普惠平台服务项目案例
为探索通过碳普惠机制倡导市民践行低碳生活方式,进一步挖掘“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城市建设潜力,北京绿色交易所于2021年与青岛市地方政府及当地企业合作,建立了山东省内首个市民碳普惠平台。该平台通过大数据等技术采集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碳减排数据,并将碳减排量转让给青岛当地的绿色建筑项目,用于实现项目建设或运营阶段的碳中和。同时,市民的碳减排贡献经过量化后可获得相应的市场激励,从而打造出一个可测量、可核算、可追溯的碳普惠激励平台。青岛市碳普惠平台是政企携手探索碳普惠激励机制的一次有益尝试,对青岛市加快绿色城市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助力城市绿色转型 山东省首个碳普惠平台落地青岛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碳排放水平快速增长,城市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的生活、消费领域已逐步成为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领域之一。一份来自第三方研究机构的《大型城市居民消费低碳潜力分析》报告显示,在人口超过1000万的一二线城市,居民若能在消费方面作出低碳选择,到2030年人均年减排量至少可达到1129.53千克。因此,为了使全社会达成低碳发展的共识,不仅要在企业层面下功夫,也要从个人消费端着力,共同推动节能减排与资源高效利用。
但是,个人层面的碳排放往往具有“小、散、杂”等特点,难以采用与企业节能减排相同的行政手段及市场方法进行引导,在此背景下,“碳普惠”概念应运而生。“碳普惠”是一种以居民个人(或社区家庭)、小微商户为主体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该机制基于对主体的节能减排行为进行量化,并赋予一定价值而建立起的以激励为主的正向引导。通过碳普惠平台,个人的低碳行为可以转化为碳资产,并可兑换成商业权益,通俗来讲就是“谁减碳谁获益”。
“双碳”背景下,建设碳普惠平台不仅有利于提高全民参与低碳行为的积极性,有助于形成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的空间格局和生活方式,同时能够刺激低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拉动低碳产业发展。目前,广东、北京、深圳、上海等多个省市都在基于本地碳市场探索碳普惠的新路径、新模式,并已逐步建立起底层操作的平台和方式。
但是,在没有建立碳市场的省市,碳普惠机制尚未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为了探索通过碳普惠机制倡导市民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和绿色出行方式,进一步挖掘“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城市建设潜力,北京绿色交易所选取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青岛市作为建立城市碳普惠机制的样板之一。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方面,青岛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2年,青岛成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多年来持续推进低碳工作,跻身全国低碳城市前列。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批复支持青岛市开展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工作,青岛成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
2021年,北京绿色交易所与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局等政府部门共同启动了山东省首个城市级市民碳普惠平台项目,共同探索基于市场化运营的碳普惠激励机制。根据北京绿色交易所的项目设计思路,计划在碳普惠平台为青岛市民建立碳账户系统,通过大数据等技术采集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碳减排数据,并将碳减排量转让给青岛当地的绿色建筑项目,用于实现项目建设或运营阶段的碳中和。
精心设计分步实施 严选碳账户落地载体
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环境权益交易平台和创新服务机构,北京绿色交易所自成立以来不断探索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新途径,为国内多个具有开创性的碳普惠项目提供过专业服务。本次青岛市碳普惠平台建设,面临着青岛市当地没有碳市场基础设施、没有碳核算工作基础等一系列困难,相当于需要从零开始建立一套碳普惠机制,同时还要依靠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实现碳普惠机制的自我造血和长期运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绿色交易所针对此次碳普惠平台项目的实施,从碳核算、交易模式等基础工作出发,精心设计了环环相扣的实施方案。
首先是建立碳减排量计算模型。为了准确测算青岛本地各地区低碳生活、低碳出行的碳减排量,北京绿色交易所针对平台下初步纳入的步行、公共交通出行、挂号缴费、在线充值、隧e通ETC等个人低碳场景,建立了碳减排量计算模型。
其次是选取合适的绿色建筑项目并测算碳排放量。经过前期调研,北京绿色交易所选定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金茂)旗下青岛金茂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茂青岛)的中欧科创园一期项目和东方伊甸园项目作为碳中和对象。对于中欧科创园一期项目,拟中和其开园后数月内的运营阶段碳排放;对于东方伊甸园项目,拟中和其未来数年内建设阶段的碳排放。
最后是建立碳普惠自愿减排量交易和注销机制。北京绿色交易所将市民碳账户产生的碳减排量转让给金茂青岛,用于抵消中欧科创园一期项目运营阶段和东方伊甸园项目建设阶段的碳排放量,从而协助上述项目实现碳中和。与此同时,北京绿色交易所还完成注销等量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用于为青岛市民提供碳减排荣誉激励。
图1:北京绿色交易所为金茂青岛颁发的碳中和证书
为确保碳账户系统落地后具有足够的生命力和运营潜力,北京绿色交易所对碳账户系统的开发承接机构拟定了严格的遴选要求。
首先,在青岛当地具有稳定受众群体。由于本次碳中和拟采用青岛市民产生的碳普惠减排量,因此碳账户系统必须具备碳减排基础数据的收集能力,同时必须保证其收集的用户活动水平数据按照减排算法模型能够在短期内产生足够的减排量。其次,能够低成本监测用户活动水平数据。市民碳账户系统应具备各类个人低碳行为的监测渠道,除手机计步外,应尽可能覆盖更多的低碳生活、低碳出行场景。通过支付数据、系统业务数据自动采集或用户自主申报的形式,实现用户活动水平数据的监测。再次,能够积极配合后续的碳中和工作。市民碳账户系统的开发商应能够认识本项目对于青岛市的积极意义,在实际工作层面,能够配合北京绿色交易所对于减排量监测、第三方核查等工作的安排部署,同时能够与碳中和项目业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共赢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新的市民碳减排激励方式。最后,应具有较强的开发和持续运营能力。碳账户系统开发承接方自身应具备成熟的2C系统开发和运营经验,并能够在未来至少3年内持续保证碳账户系统的正常运营。
通过走访调研,项目组最终选定青岛国信城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国信公司)开发的“便捷青岛”APP作为碳账户落地的载体,深度助力青岛绿色城市发展试点工作。该APP是青岛市政府授权建设的青岛市综合服务云平台,围绕市民交通出行、商业服务、旅游与文化、教育领域、医疗卫生、行政服务、社会保障与社区服务等领域,搭建了全市统一的门户类数字化便民服务和城市治理平台。APP注册用户超过500万,可为市民提供300余项便民服务。
为支持青岛市碳普惠平台建设,北京绿色交易所基于自身在低碳出行碳减排量计算、绿色出行奖励平台设计方面的经验,为碳普惠平台的界面设计、功能开发、基础数据采集方式、碳减排量科学性保证等提供了一系列技术支持,联合青岛国信公司顺利实现平台上线和稳定运行。
人手一个“碳账本” 低碳行为可获市场激励
2021年7月22日,在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推进会上,青岛市碳普惠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提供了多种生活场景减碳量的核算方法,对市民每日计步、公交乘车、琴岛通刷卡乘车、NFC交通卡乘车等低碳行为进行量化,并提供相应市场激励。中国金茂、青岛国信公司联合为市民碳账户提供了丰富的碳减排量兑换物,涵盖伊甸园种子盲盒、青岛海天中心自助餐券、消费满减券、胶州湾隧道通行优惠券等。
图2:青岛市民碳普惠平台界面
根据“便捷青岛”APP的统计数据,自2021年7月平台上线以来,日均减排量38.6吨,总活跃人次达到1455万,日均活跃9.7万人,累计产生碳减排量5800余吨,潜移默化引领绿色生活。根据平台测算,平均每个用户使用4千克碳能量即可兑换到相应的权益,真正实现“人人减碳、人人受益”,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的自主选择。
此次北京绿色交易所与中国金茂携手倡导全民低碳生活,探索碳普惠激励创新机制,无疑将为青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事实上,双方此前就在助力城市低碳发展方面做过很多探索和尝试:早在2011年,中国金茂的前身——方兴地产(中国)有限公司就与北京绿色交易所开展了碳中和合作,通过北京绿色交易所成功购买16800吨基于“熊猫标准”(北京绿色交易所开发的中国首个自愿碳减排标准)产生的自愿碳减排量,用于抵消北京广渠金茂府项目相应数量的碳排放量,这是中国住宅地产行业的第一个碳中和项目,也是“熊猫标准”在国内落地的第一个项目;2017年,中国金茂通过北京绿色交易所购买位于湖南城步南山的风电项目核证自愿减排量,用于抵消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金茂览秀城、金茂豪华精选酒店、金茂府、金茂悦与金茂梅溪湖)自运营至2017年6月30日在运营管理层面所产生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助力长沙市低碳发展;2018年,中国金茂与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达成合作,联合开发智慧城市平台“我的南京”APP,对市民碳减排行为进行量化,所产生的减碳量通过北京绿色交易所以碳补偿的方式进行成交,成交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市民在APP中申请碳积分奖励并兑换商品,从而引导上百万南京市民绿色出行。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索设立个人碳账户,鼓励更多市民投身到节能降碳的潮流中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目前碳普惠制度的推行在国内尚属刚刚起步,宣传覆盖面和大众参与力度有限,碳积分的管理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营闭环。未来,北京绿色交易所将继续致力于这一新兴市场的培育,与各地政府及相关企业携手,探索碳普惠的新路径、新模式,使其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