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2019年10月发表《连续增资实现跨越式发展 核心技术唤回碧水蓝天——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案例》,鉴于今年该公司在北交所的第三轮增资已落地,我们通过下文及时更新了企业的最新增资结果等细节内容,供读者参考。

  连续增资实现跨越式发展 产权市场助力企业“三级跳”

  ——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案例

  2018年至2021年,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三轮增资扩股,从最初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首家产业化生产基地落地,到推动“双碳目标”下其商业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推广与复制,展现了这家科技型国有企业利用产权资本市场助力企业“三级跳”,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过程,并在这过程中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实现了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动诠释这一轮国企改革的意义。

  

掘金工业尾气 开启奇幻之旅

  钢铁作为重要的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能源等各个领域。数据显示,中国钢铁产量自1996年超过1亿吨后,至今已连续23年保持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钢铁生产大国。

  然而,钢铁产业在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其高耗能、高污染物排放等问题也被越来越多的诟病。特别是钢铁冶炼中排放的尾气,主要成分包括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还有少量甲烷,它们不仅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也造成碳、氢等宝贵资源的浪费。

  一直以来,炼钢厂都在利用炼钢尾气进行燃烧加热和发电,虽然实现了资源利用,但实际利用效率并不高,例如尾气发电的利用效率最高仅能达到45%。因此,如何实现尾气资源更加高效、更加清洁的转化利用,是困扰世界钢铁工业的一大难题,也成为这一轮中国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尤其自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深度脱钩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心之一。在此背景下,高能耗、高碳排放的钢铁产业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有效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在“减碳”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钢铁产业的必经之路。

  近几年,北京市管国企——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钢集团)旗下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钢朗泽)拥有的一项生物发酵技术在产业化中试获得成功,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发展开始加速推进。

  首钢朗泽成立于2011年11月11日,是由首钢集团、朗泽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唐明集团(惠灵顿)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三方共同出资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首钢集团占股51%,唐明集团 ( 惠灵顿) 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占股19%,朗泽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以知识产权许可作为无形资产出资,占股30%。

  2016年9月,首钢朗泽实施A轮融资,引入唐山曹妃甸京冀协同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股权结构变更为:首钢集团持股45%、唐山曹妃甸京冀协同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0.35%、唐明集团(惠灵顿)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8.32%、朗泽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持股15.93%,这也是首钢朗泽挂牌增资(B轮融资)前的股权结构。

  首钢朗泽掌握的这项生物发酵技术,能够将炼钢过程中的工业尾气直接转化为生物乙醇,同时联产高附加值饲料蛋白以及天然气,从而实现钢厂尾气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该工艺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为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开辟了重要途径,是集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清洁能源生产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目前,首钢朗泽是国内唯一一家掌握这项生物发酵技术、也是全球首家将其产业化运作的公司。而说起这项神奇的技术,它最初由新西兰LanzaTech公司在实验室开始研发,2011年首钢集团看中了这项技术的广阔前景,率先将其引到中国。虽然这项技术在实验室中获得成功,但在当时将其实现产业化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走完这段路首钢朗泽用了整整5年。

  这其中的难点在于,实验室里的实验装置容量只有几升,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则是巨型罐体。细菌作为生物活体,让它们在如此大的发酵罐里稳定地发生化学反应,需要极强的温度、湿度、密度控制技术以及罐体材料技术和其他配套技术,细微的因素和变量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这给产业化带来非常大的难度。5年的时间里,首钢朗泽的科研人员历经无数次实验,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终于在2016年完成了整套工艺的技术集成,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可产业化的实用技术。

  图1:首钢朗泽的生物发酵技术

  2016年8月,首钢朗泽基于这项生物发酵技术的全球首个产业化工厂在河北曹妃甸工业区破土动工。据测算,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25万吨、氮氧化合物排放480吨、颗粒物排放130吨,同时可以生产燃料乙醇4.5万吨、饲料蛋白5000吨、天然气500万立方米。

  这项技术的产业化,是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下体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典型代表,具有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环境治理的榜样效应。

  图2:首钢朗泽实现废弃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产品图谱

 

  三次增资 三次飞跃

  从2018年到2021年,已经具备良好技术基础的首钢朗泽积极利用产权资产市场——北京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北交所实现三次增资,在混改程度加深的同时,也实现了公司发展的“三级跳”。

  第一次增资:2017年11月15日,首钢朗泽第一次增资在北交所公开挂牌。增资公告显示:本次增资拟征集一家投资方,募集资金金额不低于1.5亿元,对应持股比例不高于17.647%。

  此次增资的主要目的是筹集首钢朗泽生产运营需要的大笔资金,以助力首家产业化生产基地落地。

  项目挂牌期间,北交所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项目推介,吸引了众多投资人关注。在遴选投资人环节,首钢朗泽除考虑增资价格外,还将是否具有业务和战略协同性、是否认同融资方战略发展规划和经营理念、是否具有或投资过相关配套技术、是否拥有相关平台资源(如控股境内上市公司)等因素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

  2018年1月11日,项目挂牌披露期满,成功征集到上海德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汇集团)为合格的意向投资方。最终,德汇集团以1.5亿元顺利入股,对应持股比例17.647%。德汇集团获得一个董事席位和一个监事席位,充分保障了新进民营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话语权。

  德汇集团位于上海陆家嘴自由贸易区,是一家集科技、产业、金融于一体的大型科技创新集团。成立15年来,德汇集团始终聚焦科技创新前沿,在先进材料、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逐步建立起“以产业实现科技价值,以金融助推产业发展”的业务体系。

  德汇集团成为首钢朗泽的股东,不仅带来了1.5亿元发展资金,而且其控股的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吾高科,股票代码300631),专注从事陶瓷膜分离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这一技术正好能为首钢朗泽的生物发酵装置的制造工艺提供支撑。

  图3:首钢朗泽位于曹妃甸的全球首套商业化装置

  在新老股东的支持下,总投资约4.2亿元的全球首套4.5万吨/年的钢铁工业尾气生物发酵法制燃料乙醇商业化装置于2018年5月一次调试成功,并于当年8月正式投产。

  在这个装置里,炼钢尾气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它们经过预处理,而后经过发酵罐发酵,成为含有乙醇的发酵液,再然后穿过高耸的蒸馏塔蒸馏脱水,转化为浓度为99.5%符合国家标准的液体燃料乙醇;剩余的发酵液经过蛋白提取,成为优质的动物饲料;污水经过处理后产生沼气,提纯后制成天然气。

  手中有技术,市场有需求。八年磨剑、厚积薄发的首钢朗泽开始了一路的高歌猛进。首钢朗泽在全球首套大工业装置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开始规划在京津冀、华东、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有需求的钢铁厂、铁合金厂附近快速推广复制新的成套设备,帮助各企业资源化、环保化利用工业尾气。

  第一次增资完成后,首钢朗泽先后与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这两家钢厂附近分别建设年产4.5万吨和年产5万吨的钢铁工业尾气生物发酵制燃料乙醇项目。同时,首钢朗泽与其他多家钢铁企业的洽谈合作也在进行中。

  第二次增资:2019年9月10日,首钢朗泽第二次增资在北交所正式挂牌。

  此时首钢朗泽的增资背景是:市场的持续拓展,核心技术的加速推广,让首钢朗泽迈入发展的快车道,同时再次遇到资金瓶颈,技术应用范围的急剧扩大也带来新的技术难题。为更好地把握生物发酵技术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首钢朗泽决定启动二轮增资,拟募集资金3亿元,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注册资本、增加流动资金、增强项目储备能力、优化财务结构等。此次增资扩股的同时,首钢朗泽拟首次推行员工持股计划,以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并为公司尽快达成上市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首钢朗泽良好的发展前景,使该项目挂牌后再次受到市场热捧。2019年11月11日,项目挂牌期结束,经过一系列程序确认后,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唐明集团有限公司、珠海今晟优选壹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青岛佰伟智合投资有限公司被确定为最终投资方,并于2020年3月19日正式实现成交。

  同时,首钢朗泽员工持股平台北京嘉业源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原股东德汇集团和唐明集团(惠灵顿)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也通过协议方式参与了本次增资。

  增资完成后,本次引进的4家非公资本合计持股比例为6.53%,员工持股平台北京嘉业源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1.18%,原控股股东首钢集团持股比例由此次增次前的37.39%调整为31.75%,仍保持实际控制地位。相对于评估值,该项目溢价率达到111.35%,很好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图4:第二轮增资前后股权结构图(单位:万元)

  回望此次增资,首钢朗泽在业务发展关键期,再次通过产权市场,实现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企业员工的混和持股,混改程度进一步加深,股东、企业、员工多赢局面正在形成,具体看来:

  首先,新投资方的加入不仅为首钢朗泽提供了资金支持,更为公司导入了业务发展所需的各类战略资源和技术支持,其中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拥有的强大资本实力和遍布全球的业务网络及世界影响力,为公司未来发展,拓展业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青岛佰伟智合投资有限公司在生物科技,饲料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可帮助首钢朗泽利用发酵工程等技术,将加工过程中的发酵液提取成为上佳的饲料。

  其次,首钢朗泽的此次增资不仅实现了公司股权结构上“混”的力度加深,还在公司治理和经营团队上做到了有机融合。通过合理配置新老股东的权利义务,形成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

  再次,首钢朗泽作为典型的科技型企业,此次紧扣依法合规、公开透明,增量引入、利益绑定,以岗定股、动态调整等原则,适时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主要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生产、销售、管理等核心骨干等35人。有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科技创新动能,推动企业发展和经营绩效的有效提升。

  第三次增资:2020年11月19日,首钢朗泽第三次增资项目在北交所公开挂牌。本次增资募集资金金额不低于2.6亿元,拟征集投资方不超过2家,拟募集资金对应持股比例不超过10.16%。公告显示:本次增资扩股所募集资金将用于公司建设商业化工厂,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公司进一步发展。

  2020年9月我国向世界庄严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此背景下,首钢朗泽的发展也被按下加速键。“双碳目标”的提出,对包含钢铁、铁合金等在内的很多工业行业影响深远,工业作为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领域,积极探索这类企业的减碳路径是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关键,而这正是首钢朗泽的用武之地。

  自2018年首钢朗泽第一个年产4.5万吨燃料乙醇及其副产品的商业化项目顺利建设完成并成功投产后,市场反响强烈。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首钢朗泽也拟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加速推广、复制商业化项目,并通过增资扩股,解决新的商业化工厂建成投产的资金需求问题。

  截至2021年1月15日信息披露期满,征集到2家合格意向投资方睿泓投资(平潭)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睿泓投资)和广州市泛美新能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广州泛美)。本次公开增资募集资金2.6亿元,对应持股比例为10.16%。

  图5:第三轮增资完成后股权结构图(单位:万元)

  第三次增资完成后的首钢朗泽也开始加速推进项目进展。2021年5月28日,由首钢朗泽与宁夏吉元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合资公司——宁夏首朗吉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全球首套4.5万吨/年冶金工业尾气生物发酵制燃料乙醇项目投产仪式在平罗县举行,该项目总投资约4.1亿元人民币,以铁合金矿热炉尾气为原料,通过生物发酵技术直接转化为燃料乙醇、饲料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可实现工业尾气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

  该项目投产标志着首钢朗泽全球领先的气体生物发酵技术在除钢铁以外的新领域里的应用得到成功验证,目前贵州、宁夏、陕西、内蒙等多个商业化工厂正在建设及筹备中。

  三年内,首钢朗泽在北交所三次增资,展现了一家科技型国有企业积极利用产权资本市场助力企业“三级跳”,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从最初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首家产业化生产基地落地,到连续增资实现“双碳目标”下商业模式从1到N的快速推广与复制;在这过程中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实现了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动诠释这一轮国企改革的意义。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十年来首钢朗泽脚踏实地,厚积薄发,致力于成为生物制造的行业领军者,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来,首钢朗泽将立足京津冀,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将全球领先的气体生物发酵技术向西北、西南及全国快速推广,形成区域化和规划化效应,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及绿色低碳发展,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