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科改示范行动”东风 打造氢能装备“独角兽”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增资案例

  “科改示范行动”推进一年来,大批优秀企业涌出。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此次“科改示范行动”中选定的204家国有科技型企业之一,于2020年12月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引入四家重量级投资机构,完成A轮融资,混改程度进一步加深;同时,该公司以“科改示范行动”为契机,在“引资本”基础上,依托“科改示范行动”赋予的改革自主权,紧紧抓住激发活力、提高效率的市场化改革主线,实现了体制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我们打造出这轮“科改示范行动”中的氢能模式。

 

  “氢”装上阵——入围“科改示范行动”名单

  自2020年4月起,在国资国企改革领域,“科改示范行动”成为继“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后的又一国企改革专项工程。

  “科改示范行动”全称是“百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该行动是国家在“高质量发展”框架下对“创新”核心发展理念的响应和落地,旨在选取204家国有科技型企业,通过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来打造一批科技型国企改革样板和自主创新尖兵,并在此基础上复制推广成功经验。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集团)旗下的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能公司)就是这204家科技示范大军中的一员。

  氢能公司成立于2017年,由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电投中央研究院)与北京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未来科学城公司)按9:1的股权比例共同组建,是首个以氢能为主业的央企二级科技型企业,也是此轮“科改示范行动”中唯一的氢能企业。目前其主营业务包括: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氢能动力系统单元开发,制储氢关键技术研发,氢安全及相关技术研发。

  此次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在确定“科改示范行动”入围名单时,除了强调企业科技属性外,更强调企业应具“改革代表性”、“改革紧迫性”和“改革意愿”等特点,氢能公司正是这类公司代表之一。

  首先从其所处行业看,氢能公司所属氢能产业是我国刚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我国氢气多作为原料用于生产甲醇、合成氨等化工产品,少量作为工业燃料使用。但在全球能源行业大变革及脱碳背景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能源,正被逐渐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截至2020年底,占全球GDP总量52%的27个国家中,16个已制定国家氢能战略,还有11个国家正在制定中。在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氢能产业也被列入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编制的“十四五”规划中,也将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列为“十四五”期间中国能源技术装备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

  近两年我国氢能产业正处发展窗口期,氢能正逐步应用于交通、储能、军事等领域。在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不产生污染,又比电动汽车加注时间短、续航远,正在成为氢能最大应用领域。2020年,全国超30个地方政府发布了未来3-5年的氢能发展规划,涉及加氢站数量超1000座、燃料电池车数量超25万辆:其中北京提出到2025年推广1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目标;上海也提出到2023年要实现“百站、千亿(产值)、万辆”目标。企业层面,2021年以来,中石化、华电重工、阳光电源、珠海港、晶科能源、亿利集团等企业纷纷宣布加速向氢能产业进军,谋划布局未来市场空间。

  据业内推测,2020年以前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导入期,主要车型以公交车和城市物流车为主;2020-2025年行业将进入商业化提升期,适用推广载重量大和长距离的中重卡、城际旅游客运车等车型;2025-2030年全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增加推广乘用车、长途客运车和牵引车等车型,届时将形成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全面推广态势。

  未来十年,将是中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简单说,氢能产业此时正站在风口上。

  其次,氢能公司是其控股方国家电投集团首批重点培育的“独角兽”企业,承载着集团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重任。近两年,数家能源型央企面临低碳转型的迫切需求,加速进军氢能产业并持续发力,再加之民营企业的迅速跟进,行业竞争激烈。国家电投集团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水电、火电、核电和新能源资产的综合能源企业集团,一直在寻求清洁能源解决方案,不仅在央企中率先牵头成立氢能公司,而且在氢能布局方面,也打造了氢能源和氢能装备两条业务主线。其中一条便是依托氢能公司打造的氢燃料电池装备自主研发与制造生产线,目前氢能公司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自主核心技术的公司之一。氢能公司为此也成为国家电投集团确定的集团首批重点培育的“独角兽”企业。

  再次,从氢能公司自身发展阶段看,也有改革创新的需求。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氢能产业链分为上游(氢气制取、储运、加注)、中游(氢燃料电池系统及配套部件和材料)和下游(氢能应用)几个环节,氢能公司主要专注于中游环节。就目前国内市场看,在中游环节从事氢燃料电池生产的公司虽然数量不少,但呈现规模小且市场分散等特点,主要以国外零配件组装为主,在核心器件以及催化剂、膜电极等基础材料上进口依赖度较高。这也是导致氢燃料电池成本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商业化推进。

  为解决上述领域中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氢能公司成立后,瞄准该产业链缺失及关键环节,搭建起六个研发实验室,数十个实验间,并同时在北京、宁波、武汉等地拥有中试产线,围绕上述部分“卡脖子”技术,目前已实现了催化剂、质子膜、扩散层、膜电极、金属双极板等材料和部件的自主化。

  2020年9月,氢能公司自主化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产品“氢腾”正式发布,标志着氢能公司打通了从原材料、零部件到电堆的全自主产业链,补齐了我国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的短板。

  氢能公司坚信:只有实现从材料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才能实现成本可控。

  该产品的发布,也意味着氢能公司的氢能装备将正式步入产业化推广实施阶段,此时也亟须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来迎接企业下一阶段的发展。

  为此,不管是从氢能公司所属行业、集团竞争环境还是自身发展阶段,氢能公司身上有着典型的“科改示范企业”标签。

  针对这类国有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本更密集、涉及新兴产业或业务更多、改革空间更大等特点,国家适时推出的“科改示范行动”直面以往困扰企业的诸多问题,在改革公司治理体制、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中长期激励机制及考核等方面给足了政策;同时要求监管机构制定尽责合规的免责事项清单,对程序合规的投资、混改、重组、资产交易等产生的正常损失,按商业原则公平判断是非;并要求以较长周期客观综合评价功过。

  对氢能公司而言,这些政策举措既是下阶段发展的“定心丸”,更是“强心剂”。

 

  一见“氢”心——引战投迈出上市第一步

  作为“科改示范行动”的预热,2019年9月30日,国家电投集团发布《关于印发氢能公司总体改革方案的通知》。根据要求,氢能公司以增资扩股的方式,针对骨干员工,实施激励总额占企业总股本30%的股权激励。随后,国家电投集团收购国电投中央研究院所占氢能公司35%的股权,直接控股氢能公司。

  “科改示范行动”前,氢能公司的股权结构变为:国家电投集团占比35%,国电投中央研究院占比28%,骨干员工持股平台占比30%,未来城公司占比7%。

  2020年,随着“科改示范行动”序幕拉开,氢能公司在原有改革基础上,以“科改示范行动”为契机,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产权制度改革和运营机制改革双管齐下,以变革激发企业创新动能的改革思路。

  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氢能公司制定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总体“三步走”战略,即2020年完成A轮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适当发挥非公资本作用,实现战略互补;2022年完成B轮融资,引入产业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实现打造“独角兽”企业的目标,并计划于2023年启动科创板上市工作。

  按照“三步走”战略,2020年9月25日,氢能公司A轮融资正式启动,此次融资拟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募集资金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3亿元,拟征集投资方不低于两个,所募资金将用于补充研发、运营和产线建设,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等。

  2020年12月18日,经过激烈的竞争性谈判和专家组严格评审,氢能公司增资项目最终引入4家投资方——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天津万凯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三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东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募资金额2.5亿元,释放股权比例24.19%。同时,原股东国家电投集团同步参与本次增资,增资完成后,国家电投集团仍保持第一大股东身份,持有氢能公司35%股权。

  此次增资引战也成为2020年氢能行业规模最大的非上市股权融资项目。

  图1:氢能公司A轮融资前后股权结构图

  A轮融资完成后,氢能公司净资产估值增长13倍,投后估值超10亿元,实现了国有资本大幅保值增值,在做大公司价值的同时引入氢能产业链上下游关键利益方,实现公司价值确认、优势互补、资源捆绑和市场锁定,为后续打造行业“独角兽”企业并推进IPO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合业务进展和工作计划,氢能公司2021年正在策划开展A+轮融资工作。

  图2:国家电投集团氢能公司A轮融资引战签约仪式

 

  “氢”注未来——以“改机制”破成长课题

  在氢能公司此轮参与“科改示范行动”的改革路线图中,增资引战只是第一步。

  氢能公司成立不到五年,作为此轮“科改示范行动”中的“创业期”公司,它和名单中其他30多家“创业期”公司一样,面临共同的成长课题:如何获得及持续发展核心技术,防范“技术夭折”风险?如何吸引和保留领军技术人才,防范“头雁离队”风险?如何从开始就构建一个新国企机制,防范“新人老病”风险?面对这些成长课题,氢能公司在“引资本”基础上,以“改机制”为抓手,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首先,氢能公司所在领域属于新兴产业,业务模式和运营机制与传统业务差别较大,亟须更具针对性的管控模式。为此,在公司治理方面,氢能公司组建了新一届董事会,7名董事中,非执行董事4名,其中包括1名氢能行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以期进一步提高董事会专业化水平。此外在董事会下设战略、审计与风险、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

  同时,氢能公司原经理层全部“转身”为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后,经理层不再纳入集团公司干部管理序列,没有“行政级别”,不再保留原职级。而且氢能公司董事会与职业经理人签订劳动合同、聘任合同,并签订绩效合约,实施任期绩效与年度绩效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指标的设定“对标市场、优于同行”,强化绩效考核的同时也明确退出条件,建立正常的职业经理人流动机制。此外还对职业经理人实施差异化薪酬,职业经理人薪酬总水平与业绩“强关联”,拉大职业经理人年度薪酬固浮比,拉开绩效薪酬差距。

  其次,作为科技型企业,要持续发展核心技术,防范“技术夭折”,必须要求企业实施灵活的人才政策。

  为此,氢能公司围绕改革任务、公司战略目标和业务方向,建立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实施全员岗位聘任制,打破身份限制,坚决“去行政化”;实现能上能下,强化绩效考核,畅通退出渠道;实现能进能出,建立健全正常流动机制;同时针对不同岗位、专业、价值设置不同的薪酬系数,重点向科研一线倾斜,向价值创造倾斜,为能力付薪,为业绩付薪,合理拉开差距,实现能高能低。氢能公司还根据科技企业特性,针对行业高端紧缺人才,对标市场化水平,实行一人一薪,目前已聘任行业高端人才10名。

  再次,科研团队和科研带头人的能力决定了企业创新能力,为吸引和保留领军技术人才和骨干核心员工,防范“头雁离队”风险,氢能公司积极利用政策工具,进一步夯实骨干员工股权激励路径,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一是在此前增资扩股,实行增量激励基础上,综合考虑激励股权数量、所做贡献、岗位价值等因素,把激励对象分为五层六档,既保证各层级之间有明显差别,也合理分配同一层级内不同档之间的差别。二是建立员工股权退出和约束机制,防止股权固化、僵化。三是以持续激励为目标,设立预留股权。按照增发30%的比例,首次激励拿出增发后不超过总股本20.9%的比例,通过当期实缴的方式,用以激励现有骨干员工;剩余9.1%作为预留股权,激励后续引进的高端人才。

  此轮股权激励大大激发了氢能公司员工创业创新活力。从首批员工实施股权激励以来,没有激励对象离职,稳定了公司核心团队,并通过预留股权,吸引了一批高端人才,解决了“高端人才进不来、现有人才留不住”的困局。

  经过这一轮产权制度和运营机制变革“组合拳”,氢能公司的内部活力和创新动能得以激发,更加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得以形成,为氢能公司在自主研发基础上实现商业化和产业集聚打下坚实基础。

  2021年4月1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现场,国家电投集团在会场投放的10辆氢能大巴,正搭载着氢能公司自主研发的“氢腾”燃料电池系统,为大会提供着机场接驳、年会应急用车和特定活动用车等服务。这些氢能大巴加满氢仅需约20分钟,续航里程可达650公里。

  而这一切,对氢能公司来说,才刚刚开始。按照氢能公司规划:预计到今年年底,氢能公司推广的氢燃料电池总规模将达500台,搭载氢能公司氢燃料电池的车辆将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5年前后,随着氢燃料电池成本大幅降低,加氢网络逐步完备,氢能公司氢燃料电池的推广应用也将迎来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阶段。氢燃料电池领域的“独角兽”未来可期。

  图3:博鳌论坛上搭载着氢能公司“氢腾”系统的大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时,正值“科改示范行动”推出一年之际,回望氢能公司的此轮改革,依托“科改示范行动”赋予的改革自主权,紧紧抓住激发活力、提高效率的市场化改革主线,实现了体制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我们打造出“科改示范企业”中的氢能模式。“科改示范行动”推出之际,既是我国“十四五”开局的重要阶段,又是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相信“科改示范行动”将直接带动更大范围科技型国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科改示范行动”以点带面、星火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