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战-股改-上市”三步走 打造绿色能源“国之重器”
——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资项目案例

  在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大潮中,三峡集团旗下三峡新能源公司为实现“打造千亿市值和千万千瓦装机规模的一流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目标,制定了“引战—股改—上市”的“三步走”发展战略。2017年底,三峡新能源公司通过北交所增资扩股,成功引入8家综合实力雄厚的投资者,实现了从单一股东向股权多元化、从国有独资企业向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转变,迈出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2019年3月,三峡新能源公司正式启动股份制改造工作,争取早日上市,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精耕十年:做新能源行业领先者
  2019年3月29日,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新能源公司)在北京召开公司股改上市工作动员大会。这是2017年底三峡新能源公司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引入战投之后,朝着上市迈出的又一关键步伐,距离打造千亿市值和千万千瓦装机规模的一流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说到新能源发电产业,无疑是过去十年的投资热点。一方面,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带来长期而巨大的能源需求;另一方面,化石能源储量不断减少和环境问题日益恶化。这都要求中国尽快调整能源结构,发展非化石能源成为一项国家行动,新增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逐步提升。
  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8年的十年间,中国新增装机中非化石能源比重从30%提高到70%,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从不足20%增长到30%。(如图1所示)

  图1:2009—2018 年中国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及发电量比重

  图2:2009—2018 年中国新增发电装机分布情况
  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则表明,过去十年特别是2015年以来的四年,我国每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中,风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增长势头非常明显。(如图2所示)2016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首次提出,到203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要达到50%,205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一半的战略目标,表明这一领域的市场空间非常之大。
  三峡新能源公司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其前身是中国水利投资集团公司。2008年并入三峡集团;2010年更名为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2015年6月,公司由全民所有制公司整体改制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
  近年来,为适应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三峡集团审时度势提出并持续推进“风光三峡”和“海上风电引领者”的新战略发展目标,将海陆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业务作为集团在水电之外的第二主业,三峡新能源公司正是这一新战略的重要实施平台。
  这些年,三峡新能源公司按照三峡集团确定的总体战略,大力推进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和海上风电,稳健发展中小水电业务,探索推进光热、增量配网、燃气分布式能源、风电制氢等新业务。同时还投资了与新能源业务关联度高、具有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效应的风机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基本形成风电、太阳能为主体,中小水电、装备制造业为辅助,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截至2017年6月底,三峡新能源公司业务已覆盖至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投产及在建的风电、太阳能以及中小水电等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800万千瓦,资产总额超过600亿元,成功跻身国内新能源行业第一梯队。与此同时,三峡新能源公司盈利能力也处于行业前茅,2015年盈利14.4亿元,2016年盈利达17亿元,2017年1-8月盈利17.8亿元。
  市场前景一片看好,企业发展也有了很好的基础,但在立志“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三峡集团看来,三峡新能源公司应当有更高远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打造“千亿市值和千万千瓦装机规模的一流新能源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则是“引战—股改—上市”的“三步走”战略。
  更为重要的是,新能源发电行业经过过去十几年的突飞猛进,也迎来发展拐点。业内形成的共识认为,行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原来的技术突破问题转变为传统的、单一的电力体制如何适应新能源市场的大规模开发应用的问题。
  此时还有另一个宏观背景,国企混改如火如荼推进,电力在内的七大关键行业更是成为混改重点。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蓄力十年之久的三峡新能源公司迎来改革风口。
  根据“三步走”战略,当时的三峡新能源公司为一人有限公司,不符合中国证监会对于拟上市公司主体资格的要求。因此三峡新能源公司首先要引入战略投资者,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以满足上市的主体资格要求。

引入战投:成功迈出上市第一步
  2017年9月28日,三峡新能源公司增资扩股项目正式在北交所挂牌。挂牌公告显示,此次三峡新能源公司增资扩股拟引进不超过10家投资者;增资完成后,原股东三峡集团持股比例不低于70%,投资者持股比例合计不超过30%;拟募集资金总额将通过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进行确定。
  明确的政策取向、广阔的市场前景、良好的业务基础,让三峡新能源公司增资项目毫无疑问成为各方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2017年10月27日,三峡新能源公司召开投资者见面,50多家投资者参加,其中既有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实业投资者,也有诸多银行、保险、券商、公募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

  图3:三峡新能源公司引战投资者见面会现场
  见面会上,三峡新能源公司相关负责人强调,此次引入战略投资者,引资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引智、引制和引治。除了具备资金实力,还要看其是否具有技术、管理、市场等优势,看其能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看其是否致力于长期投资合作、谋求长期利益回报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挂牌期结束,经确认符合条件的意向投资方共16家。2017年12月26日和27日,经过两天的竞争性谈判,由评审工作组审议并经三峡集团批准,最终确定都城伟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三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珠海融朗投资管理合伙企业、金石新能源投资(深圳)合伙企业、湖北长江招银成长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共8家企业为投资方,募集资金总额117.4628亿元,相对于评估值,溢价逾10亿元,入资后8家企业合计持股30%。而将近120亿的引资规模,也是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企业规模最大的股权融资事件。
  本次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结果,呈现出数量多、类型广、合作领域宽的特点。
  首先是三家中央企业入资,构建起央企之间的资源协同。都城伟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的全资子公司,是国网旗下重要的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投资平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则是在电力规划、设计、建设能力和业绩都位居全球行业第一的综合性特大型建筑集团;三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三峡集团旗下的资本运营平台,将强化对三峡集团内部对三峡新能源公司的支持。
  其次是两家地方省属国企入资,形成央地国企之间的业务协同。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四川省属国有资产经营平台,在清洁能源投资领域有着丰富经验,此次投资将拓展其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浙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隶属于浙江省能源集团公司,原本就与三峡新能源公司在浙江省的海上风电开发、抽水蓄能、燃气发电等方面有着广泛合作。
  再次是三家民营控股的专业投资机构——湖北长江招银成长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金石新能源投资(深圳)合伙企业和珠海融朗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三家企业的进入,将在助力三峡新能源公司改制上市、股权和债权融资、资本运作等方面提供支撑。

图4:三峡新能源公司引战增资竞争性谈判取得圆满成功

力推上市:打造绿色“国之重器”
  2018年1月,三峡新能源公司完成工商登记变更,实现了从单一股东向股权多元化、从国有独资向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转变。按照增资协议约定,新进的两家中央企业股东各拥有一席董事会席位,一家民营有限合伙企业获得一席监事会席位,三峡新能源公司在募集发展资金的同时,有效完善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战投的引入也为三峡新能源公司的经营发展按下了“快进键”。2018年3月,三峡新能源公司成功中标陕西省渭南市100兆瓦光伏“领跑者”项目;6月11日,成功中标陕西省铜川市250兆瓦光伏“领跑者”项目;2018年12月30日,随着青海锡铁山10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三峡新能源公司并网项目总装机规模突破千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格局初步形成,广东阳江、汕头及江苏区域三个“百万千瓦级”基地取得实质性突破,江苏大丰、辽宁庄河项目首批机组并网发电,投产、在建及核准待建装机规模超过800万千瓦,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经营业绩方面,2018年合并报表后净资产达到404亿元,盈利28.91亿元,同比增长25%,再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三峡新能源公司后续改革步入快车道。2018年4月12日,三峡新能源公司召开首次股东见面会,就公司后续改革发展说明情况;5月24日,邀请证券行业专业人士就企业改制上市各阶段治理机制进行授课培训;2019年3月29日,召开股改上市工作动员大会。
  上市愿景愈加清晰,脚步愈走愈近。股改上市动员大会上,三峡新能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斌指出,目前公司股份制改造正在有条不紊进行,已初步具备了IPO上市条件。他同时强调,股改上市是公司实施“风光三峡”、“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和创建世界一流新能源企业目标的必经之路,也是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健全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更是公司未来发展壮大的必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可以预见,在未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背景下,以三峡新能源公司为代表中国新能源企业将以更清洁的能源供给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更高效、更灵活、更便捷的能源服务,中国新能源产业必将绘出新的发展蓝图。